教学反思是改变教师的一种行为方式,同样也是教师生命成长历程的见证。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论文的撰写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2月23日中午,我校教科室联合教发中心举办了“育英杯”论文评选颁奖暨教学反思的教科成果转化主题研讨活动,我校2023(上)“育英杯”论文获奖者、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以及吴江区第八届基本功比赛参赛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一:2023年(上)“育英杯”论文评选颁奖环节
活动二:“育英”教学反思微讲座环节
庞玉忠主任认为教学反思不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运用教育家们提炼的基本教育规律和教育理论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关注课堂中值得反思的要点:一要实话实说,善于寻找课堂中的亮点以及探究和剖析课堂中的缺憾之处;二要及时反馈,对课堂中的师生情况作全面的分析;三要对课堂中出现的“智慧火花”,及时加以赞赏和鼓励,并在课后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这些课堂中的“创新火花”;四要利用教学反思对课堂中出现的得失加以总结,对教学再设计,进行课堂重构。
沈晓云主任从自己参加苏州市基本功竞赛的经历出发,她认为青年教师平时既要加强高考试题的训练,也要做好关于相关教育理论的研究。尤其在谈到苏州市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环节时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找准备课的大方向,PPT制作环节则需要平时注重课件的素材积累,搭好基本的框架,并对板书进行精心设计,留有教学反思的空间。这一切成功的取得,只有通过平时多下功夫,注重实践技能以及板书、板图、板画等基本功的锤炼,才能在三个小时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精彩设计,上出一堂令人满意的课。
“育英杯”论文获奖者教师代表陈敏老师谈到,教师是教育实践中真正的主人,但是又很难以“实践主人”的角色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通常会碰到: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三是不知道“怎么深入写”等三大问题。陈老师从自己本次撰写的论文为例,提出平时注重素材的积累和选题,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在“怎么写”的过程中,讲究中心论点鲜明,合理安排分论点,做到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的论述。如何来“写深入”则可以通过重审论点、核实论据、斟酌布局、推敲语言等方式来加以锤炼和提高。
“育英杯”论文获奖者教师代表樊曼雪老师以自己撰写的《数字化笔记在课堂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关于教学反思的教学成果转化问题。此篇文章灵感来源于自己暑期的培训栏目,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确定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再利用自己课堂中产生的教学反思作为一部分论据,结合他人课堂的例子或者他人提出的某些观点,多方结合共同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最后回归到核心素养或者课程标准,将我们的论点进一步升华,最终形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
听完教师代表的微讲座心得,王建荣校长也颇有感触,他认为青年教师要抓住专业成长的“黄金时间”,耐得住寂寞,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从角度、包装、转换三个维度来进行论文写作,加强对自身基本功的锤炼,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将论文写作转化为自身专业阶梯成长的内在需求。
《礼记》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过本次活动我校各位青年教师更新了观念和视野,认识到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展示,同样也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作为青年教师,我们需要多阅读、多思考,笔耕不辍、常思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