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栏:父爱滋润的震泽中学时光
日期:2023-06-21 15:49:24  浏览量:0

在我的母校江苏省震泽中学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回望四十多年前那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校园时光,父爱滋润着我的就学之路,老师培育着我的学业进步,同学陪伴着我的学习生活,顿感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父亲因病离开我们已整整16年了。他不识一丁,是一位典型的质朴厚道的农民。父亲自小失去双亲,在亲戚的照应下长大,因无经济来源,没能获得上学的机会,因此对子女读书格外看重。他希望子女好好读书,今后能做个好人。我想这“好人”两字,对一位当时不识字的农民来说,不可能有深厚涵义的要求,但体现出他最淳朴的期望。当初我父母两个人劳动,要养活全家六口人,负担很重,生活艰辛。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节衣缩食也要供我上高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伊始,农民收入还很微薄,生活水平低下。因家离校路程较远,我住宿学校,食堂就餐,两个星期可回家一次。为节省开支,我自带米蒸饭,如只吃蔬菜,每天只需7分钱。父亲也知道,孩子长身体时又要紧张学习,需要适当的营养,但因缺钱不可能常在食堂吃荤菜。为此,他就以自己的劳动,为我改善伙食。

我家当时坐落在震泽双阳村北麻漾的西岸,临漾只有数十米,用现在的话说是“湖景房”(十多年之前已拆迁)。漾面宽广,芦苇密布,水产丰饶,是捕鱼捉虾的好地方。我父亲是这方面的好手,在村里有点小名气。他“靠水吃水”,就地取材,经常让我吃上鱼鲜美食。当我假日回到家时,父母会提前为我准备好鱼虾,并让我带些到学校吃。当遇汛期,鱼虾量多时,父亲将此红烧后(保质时间可长点),盛在容量大的搪瓷杯中,送到学校给我加餐。当时的校园把守得也紧,父亲第一次送菜并不顺利。父亲平时不善言辞,为了能进校门,与门卫好说歹说了许久,总算以一个憨厚父亲的真情,说动了门卫,才让父亲进校。几次下来,父亲与门卫还成了熟人,接下来进入校门就顺畅了。

那个年代,农民口粮紧张,时不时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为了能让住宿学校的我吃饱饭,家人宁愿通过多吃籼米、多烧粥等多种办法节省粮食,也要留着粳米,让我带到学校蒸饭吃。震泽中学每晚都要上夜自习,晚饭吃得早,又缺乏油水,夜自习后往往已饥肠辘辘了。对此,父亲也不缺办法,将炒熟后的米磨成粉,放在防潮的饼干筒里,给我带到宿舍作夜宵。炒米粉放点糖,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这种在贫困年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速食食品,现在已看不到了,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那时我家还珍藏着一把黑布的洋伞,为我家唯一的一件具有现代特征的日用品,平时不舍得用,偶尔自家或邻居有重要礼仪活动,才自用或被借用一下。我到震泽中学读书后,父亲觉得到镇上的学校上学,不能太寒酸,毅然将这一“宝贝”交我使用。遗憾的是,这把洋伞没有保存下来,否则可成为家里的“文物”。

岁月流逝,但震泽中学的学习时光仍历历在目。父亲就这样以他最大的努力,关爱和呵护着那个年代的我。父爱如山,父情似海,他的大爱始终鼓舞着我的人生之路,激励着我敬业奋斗,鞭策我做一个“好人”。

谨以此短文,深切怀念我的父亲,热烈祝贺震泽中学建校100周年!

(作者:钮雪林,苏州市职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63053111@163.com|举报电话:0512-63053111(注:该举报电话为网站所属单位的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 ©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网站(2020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庞杨路1750号|总机:0512-63053111
苏ICP备2022047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