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能动学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讨沙龙活动
日期:2021-06-20 08:19:54  浏览量:1445

旨在赓续我校“活泼泼地”文化传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实现课堂转型,积极构建“能动学堂”,教科室(教师发展中心)特组织此次“能动学堂”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讨沙龙活动,通过分组讨论,梳理我校“能动学堂”构建的传统渊源,深入解读“能动学堂”丰厚内涵,结合实践探索“学—教—评”一体化视阈下的“能动学堂”范式,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寻找校本化的问题解决路径。

“能动学堂”之传统梳理

主持人:李洋

吴静怡和黄叶玲老师首先以震中毕业生的身份回顾了学生时代老师们对“活泼泼地”教育理念的践行,使他们得以在灵动活泼的课堂中学习、成长;再以新教师的身份进一步阐释他们入职以来领悟到的“活泼泼地”教育的真谛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初步尝试和探索;陶佳老师表示从前辈身上学到很多,比如怎样使学生动手实验与主动思考并进,如何制造冲突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针对老师们的研讨,话题主持人李洋老师还做了补充:“能动学堂”既要有呈现形式的灵动,更要有对课堂、对学生思维的深入挖掘和引导。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上课风格,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展开活动,但一代代震中人始终秉持相同的理念,找到自身独特的定位,并不断赋予“活泼泼地”文化传统新的活力。

“能动学堂”之内涵解读

主持人:陈姝含

杨蔓婷老师从“能动课堂”的前提是“教师的能动”这一角度出发,指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给学生确立航标,提供真实的情境,设置不同层次的思维链,并给予恰当的教学评价;田春阳老师重点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使学生动起来——动笔能记能画、动手能做能展、动脑能思能用;蒋荣彪老师则从“能动学堂”这四个字分别进行阐释,重点解读了“动”字的内涵——主动、会动、调动、互动。此外他们都强调了“能动学堂”的建构离不开教师整体课堂的架构,要充分给予学生能动的空间。

话题主持人陈姝含老师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指出“能动学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她强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能动学堂”之学教评

主持人:沈雅莉

话题主持人沈雅莉老师根据会前组员们的讨论,首先从整体上论述了“能动学堂”学什么、在哪学、怎么教学、怎么评价学的好不好这几个方面,指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课、期待上课。卢心悦老师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书本知识发挥其现实指导意义。

周树言、吴鹏程老师就“能动学堂”在哪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以具体的课例出发,认为可以打破传统课堂只在教室授课的束缚,走出教室,走近校园,走入图书馆、博物馆等实际生活场景,打造“实景课堂”“沉浸式课堂”,并尝试学科间的联动教学,打破思维壁垒,使“能动学堂”不浮于表面的活动,而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拓宽其“思维容量”。

“能动学堂”之自由谈

主持人:陆思纯

丁贺老师归纳了自己的“能动学堂”的“六步法则”,即:教师设计导学案→学生前置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质疑→教师点拨精讲→检测归纳总结;徐婷婷老师提出了能动学习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创设足够的安全空间,给予学生心理安全感,使学生得以自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她指出心理课中常用的课堂约定也可以适用在其他学科,严肃的话题辅之以宣誓等有仪式感的行为,能为课堂中体验学习、协同学习等能动学习的发生作铺垫。

小组主持人陆思纯老师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从主体性、对话性、协同性三个角度阐释了她对于“能动学堂”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并强调要通过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来推动教学范式的转变。

活动最后,由孙杰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各位青年教师的探索热情和不同发现;强调了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我校打造“能动学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对青年教师寄予了厚望: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做一名学会反思、勇于创新、有思想、有理想的教师。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63053111@163.com|举报电话:0512-63053111(注:该举报电话为网站所属单位的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 ©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网站(2020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庞杨路1750号|总机:0512-63053111
苏ICP备2022047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