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日期:2021-01-06 14:01:17  浏览量:2111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话的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成员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学科领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作用。认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

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解决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

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

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及诚信和尊重知识产权等情况。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社区服务。通过学生在本社区的集体或个人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3.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并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毛福源(校长),副组长:沙敏林(副校长)、陈旻霞(副校长),组员:葛金良(教务主任)、汪兆龙(教科室主任)、刘计荣(政教主任)、程    震(总务主任)。下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心,成员有沈金江、王静芳、姚亚军、王静芳、薄劲松、戴小祥、朱  芸、赵云林、季建成及相关年级组长,由沈金江任组长,王静芳任副组长,负责全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规划、业务指导、考核、培训、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等工作。

(二)实施策略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方法,构建学校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具体采取以下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学校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专项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三)实施过程

    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个班级建立以班主任为负责人的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配备两名任课教师协助工作。研究性学习每周二节,同时配以校外研究时间。每周二节作为必修课列入课表,与其他学科同等管理。四十五周岁以下的任课教师都有义务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并作为教学常规进行考核。

1、实施准备

1)培训教师。对高一、高二年级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参与、协商,与教师共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线索与操作方式。

2)保证课时,落实教师。通过合理统筹,确保高一、高二年级各班每周三课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课时,由高一、高二年级的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心教师指导活动。

3)物质准备。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购置档案袋,存放学生的各类资料、成果和教师对活动的建议、评语,以此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足迹。

4)动员家长。准备《致家长书》,使家长有机会参与课程建设,取得家长对课程开设的理解与支持。

2、具体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研究性学习

1)基本原则:关注兴趣、回归生活、立足实践、着眼创新。

2)组织形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且工作量大,靠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佳选择。具体做法是:高一年级进行综合性专题研究,每个学习小组做一个课题,有6个学分。高二年级主要进行学科内专题研究,每个小组也是做一个课题,有6个学分。高三第一学期,结合复习专题做课题,3个学分。

研究性学习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在课题研究组形成之前,由班主任负责教学学习和组织管理,课题组成立后,由指导老师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3)教学策略

A、组织培训

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基本常识和技能,我们组织了三级培训:一是指导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管理与考评等;采取的形式是专题讲座、辅导学习等。二是学生课题组长培训,主要内容是如何组织和分工、怎样做活动计划和活动汇报、学习活动的策略等。三是学生全员培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程介绍,如何选题、资料收集和处理、对照实验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怎样做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等。学生培训先是在教室,由班主任负责培训,以往年的优秀课题为案例,培训时间约一个月。后是在报告厅集中培训,时间为两个半小时,由教科处统一安排,时间约在十月上旬。

通过培训,为课题研究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专题范围,激发主动探究的动机。

B、组建课题组

课题组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方法。在组建前,教师讲清组建课题组的目的意义,引导课题组成员组成要注意个体知识能力互补、性别比例恰当。每个课题组46人为宜,课题组长由学生民主推荐产生。

 

C、指导选题

研究性学习是围绕问题的提出来组织学习活动,问题是学习的载体。我们组织高一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和确定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经教科处审核通过,反馈给学生组成课题组。高二学生,由任课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延伸和拓展,处理成课题,教科处把课题汇编成集,由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成课题组。

在选题时我们遵循了可行性、科学性和独特性原则。可行性包括人力、物力和时效性。人力即人员素质,是指学生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课题组长的协调能力、指导教师的学科水平和科研素质等;物力是指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信息资料、统计软件等;人力和物力还包括校外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时效性是指课题研究时所需的有效时间,每个课题的时效至少要一个周期以上(考虑到重复实验),每个时段所完成的内容。科学性是指选题与预期结果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严谨。独特性是指研究内容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思维方式和应用方法有独到之处,实验材料或事实材料具有地域性,实验设计巧妙、新颖。

D、制定课题方案

一个完整的课题方案主要包括课题背景、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课题组成员与分工、指导教师、成果形式等。若是实验研究还应写出预期结果。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课题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选题、课题方案制定及开题工作要一个半月时间,安排在十月至十一月。

E、实施研究

课题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约一个月,主要是完成校内研究工作和学校所在地的研究工作。第二阶段是在寒假,主要完成校外研究工作尤其是非学校所在地的研究工作。第三阶段是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前半个学期,时间约一个半月。第二学期一开学就让课题组进行中期评估,然后根据中期评估,再用一个半月,做好后半期的研究工作。

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以获得大量的原始材料,并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这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阶段。我们给予了一定的时间保证,并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为研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对学生如何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何进行调查实验、查阅文献、外出采访等,都进行了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详实记录研究过程、方法、结果(尤其是数据和典型事件),以文字、图表、照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感受。

F、指导结题报告(或论文)撰写

    结题报告(或论文)撰写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的三性。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书写是否规范,文理是否通顺。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结题报告(或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学生填写的研究记录,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调查访问录等。新颖性是观点和立意要有新意,文中结果与数据是通过实验和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二要注意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三要注意学生论文切忌“成人化”。在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时,我们要求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但不允许教师越俎代庖。

G、组织成果研讨与展示

研究成果的研讨与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对激励下一轮的课题研究起促进作用。

我们以课题评审结果为依据,采用如下方式组织成果研讨与展示:

1、     优秀课题制成网页,上挂学校网站。学校网站专辟一栏“研究性学习”,上挂历届学生优秀课题网页。

2、     优秀课题文字稿结集出版成《放飞的翅膀》。

3、     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厨窗展出。

论文撰写、总结、交流展示放在第二学期的五、六月。

4)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A.及时了解活动情况。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组织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迪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B.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开发有价值的校外教育资源,为研究性学习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C.对活动过程的有效监控。根据学生的课题方案,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督促学生做好每周的研究工作,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的总结评价提供依据。

D.服务和参与。我们要求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开展活动做好后勤工作,如联系实验室、图书馆、采访单位等。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的某些活动。根据研究性学习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有的可以按完整的过程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有的可选择过程中某一环节,或做资料收集、或设计方案、或数据处理、材料分析等,在参与和指导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二、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①荷花塘社区服务一般由学校组织;②其他社区由学生自行组织“某某社区服务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

2)时间安排: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团委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

4)活动内容

A)如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做好人好事,到火车站和汽车站打扫卫生、协助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科普宣传、绿树认养等。

B)安全月社区环境布置

①张贴各类安全招贴画、安全标语、口号、条幅等;

②布设各类安全标志讲解其意义的展板;

③布置安全安康主题园。

C)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D)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E)志愿者活动:学校建设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为了便于管理,提高考核的信度,我们要求社区服务活动必须是小组形式,小组成员要三人以上,要求学生记录、获取有关证明材料,这样便于考核。三年中社区服务不少于十天,共有2个学分。

第三、社会实践活动

1)组织形式:由学校统一组织,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根据需要选择,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第56项适用),每组不少于4人。其安排如下:(略)

2)时间安排:每学年总数不得少于一周,两年不少于三周。一学年一统计。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社会调查、社团活动,以调查报告评奖情况、社团成果记录折算时间。

4)学分认定:由年级组长初步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

5)活动内容

A)“寻找烽火少年的足迹,树立现代少年的形象”。西天目寻根活动,组织高一学生去西天目校区

B)“走进绿色军营,体验军人豪情”。军训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8月底或9月初,我们都要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请空军驻嘉某部官兵担任教官。

C)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班级值周,参与学校管理;又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以行政班为单位)。

D)高二和高三请公检法司等部门来校开设法制教育报告;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E)社会调研活动。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①市区交通安全问题调查   ②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③关于文明礼仪的调查研究

④家庭教育的调查    ⑤家庭节能的调查

⑥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F)开展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周、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

G)开展“身边100个文明瞬间”学生摄影比赛活动。以寻找文明、宣扬文明为主题,组织全县各团组织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去寻找身边的文明瞬间,并用相机拍下,将照片进行评选。最后将获奖照片在各个社区进行展示。来展示我市、我校的精神文明新风貌,新气象。

H)学生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社团部登记的社团活动(如五彩螺五文学社团、新新青年社团、校园电视台等)或校外合法社团活动。

说明:

1.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2.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班会课,三操一活动,节日纪念活动、行政班的主题活动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三)评价

1、评价原则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评价时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从有利于提高目标达成度出发,来考虑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我们在评价时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实践体验、重全员参与的原则。在评价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重点从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形成创新、进取的氛围。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2、评价内容和方式

1)、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

及格要求:

A、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B、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C、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D、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A、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B、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C、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D、能参加校级成果展示。

    E、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秀要求:

    A、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B、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C、参加校级以上获奖。

    D、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E、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

及格要求:

A、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B、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C、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D、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E、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A、有一定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B、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C、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D、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E、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A、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B、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C、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D、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3)、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A、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B、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C、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D、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E、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F、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G、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H、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I、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每学年末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照评价表进行考评,对荣获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了一定的奖励;

四、学分管理

在评价的基础上严格进行学分管理,载入档案。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63053111@163.com|举报电话:0512-63053111(注:该举报电话为网站所属单位的举报电话)
版权所有 ©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网站(2020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庞杨路1750号|总机:0512-63053111
苏ICP备2022047387号